四位援疆专家联合六名学科专家共同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抢救战
3月14日凌晨2时 ,第一师医院的急诊监护病房里响起了阵阵热烈掌声,这是大家在庆贺4位援疆专家及医院的6名学科负责人共同携手,齐心协力,成功抢救了一急危重气道狭窄患者的掌声,这是胜利的掌声,也是喜悦的掌声。
3月13日晚23时,第一师医院急诊科内灯火通明,医护人员们依如往常地在忙碌接诊着各类急诊病人……
此时,一辆120急救车,闪烁着急救灯、鸣响着急救声,快速驶入了第一师医院,为急诊科送来一位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明显凹陷的呼吸困难病人。
急诊科罗兴文医生快速为病人查体并询问病史,才知病人曾患有脑出血,并做过气管切开手术,曾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时考虑为气管疤痕挛缩、致使气管狭窄,出现呼吸困难。如不立即为其实施气管插管,改善通气,患者就会在短时间内因窒息而死亡。
罗医师立即联系急诊监护病房的值班医师前来会诊,在查看了患者的病情后,值班医师发现该患者病情严重且复杂,便立即打电话向急诊科主任吴燕作了汇报。吴主任接到电话后,立即赶到科室,在完善相关检查后,收住急诊监护病房。
此时,家属见患者及时入了院,一颗悬着的心算才放下。可他们哪里知道,面对这样一个气道极度狭窄,说话困难,随时会窒息死亡的患者,对于急诊监护病房医护团体的真正抢救考验才刚刚开始。
一场没有硝烟的抢救战斗在急诊监护病房就此展开。
吴燕主任一边打电话联系医务科、麻醉科、急诊科援疆专家张裕方前来参与抢救;一边立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全力投入到抢救战斗中……
与此同时,患者的病情也惊动了第一师医院的援疆专家、副院长陈正和辛维政,麻醉科援疆专家张德林主任。普外科二病区刘顺顺主任和麻醉科曹振刚副主任也闻讯赶来了。
4位援疆专家、以及第一师医院6名学科负责人立即展开了患者治疗方案讨论工作。大家认为:该患者存在严重的气道狭窄,不能采用普通患者的方式去开展治疗。应借鉴浙大一附院的成功经验,决定先用大的气管插管套小的气管插管,再在可视喉镜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完成气管插管,暂时打开患者不通畅的气道,建立了人工气道,使患者呼吸顺畅。
最后,患者的插管是成功了,但气道只是暂时打开了,因为内径只有4.5毫米的气管导管,让急诊监护病房医护团体的心仍高悬、紧绷着……为此,大家一夜未眠,时刻严密观察着患者的病情变化。
援疆专家、张裕方主任说:“作为一名医师,尤其是急诊科的医生,对生命要时刻保持敬畏,不然我们就不配作为一位称职的医师。”4.5号气管导管是给2-4岁的小儿使用的,而患者是一名成年男性,通气够不够,患者痰液能否充分吸出,会不会出现导管堵塞、不通畅……这些问题一直萦绕在急诊监护病房医护团体的脑中。
10个小时后,急诊监护病房医师们担心的问题还是出现了。患者因气道的压迫,导管太细,呼吸再次出现困难,二氧化碳分压急剧升高,病情再次加重。急诊科主任吴燕再次联系医务科,援疆专家张裕方再次联系援疆专家团队。
在短时间的十几分钟内,第一师医院医务科、麻醉科、神经外科、甲状腺外科、呼吸内科二病区,以及急诊科专家快速急聚,各抒己见,重新讨论制定了治疗方案。最后大家达成共识,在征求患者家属的意见后,决定采用“引导钢丝扩开狭窄气道,再插入气管导管,并逐级更换不同型号的气管导管”治疗方案,从根本上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的现状。
时间就是生命!急诊监护病房副主任方红伟迅速做好了气管插管的前期各种准备工作。援疆专家、辛维政副院长担任现场指挥;急诊科吴燕主任负责调配医护人员;刘顺顺主任率先经气管插管导入引导丝;麻醉科曹振刚副主任经口放置可视喉镜;援疆专家、张德林主任拔出患者气道插管,并经导丝插入5号气管导管;急诊监护病房田甜护士长吸净气道分泌物,及时为患者接上呼吸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密切配合下,插管成功。患者通气终于改善,氧饱和度恢复正常,口唇慢慢由紫变红了,初战告捷。
随着人工气道的重建成功,患者的气道再次通畅。在充气扩张后,大家又准备开始更换插入5.5号气管导管的各项工作。如更换插管失败,加之患者本身存在严重的气道狭窄,极有可能出现严重的缺氧,后果将不堪设想。
最后,在4位援疆专家和第一师医院6个学科负责人的齐心协力下:5.5号、6.0号……逐级更换着不同型号的气管。终于,插管更换全部成功完成,患者呼吸通畅正常。
此时,看着患者通畅的呼吸,红润的口唇时,满脸汗水的援疆专家们和医院全体参与抢救的医护人员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微笑。
目前,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正在急诊监护病房接受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等待着接受气道狭窄根治性手术。
“此次能成功抢救这位气道狭窄患者,真是创造了我院抢救史上的一个奇迹!假如没有援疆专家团队的参与和指导,没有医院多学科负责人的共同协作,单凭我们急诊科的力量,是很难获得成功的。这次多学科合作抢救成功,也为我科今后提高急诊抢救水平积累了经验。相信在“组团式”援疆专家团队的帮扶下,在全院各科室的积极协作下,我们一定会创造更多的奇迹,挽救更多群众的生命。”急诊科吴燕主任说。
夜间召开紧急会议商讨抢救对策
下一篇:兵地两家医院联手为一9岁维吾尔族直肠外伤患儿祛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