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地医院“联姻”医联体 开启融合发展新格局
第一师医院作为南疆一所知名的大型公立“三级甲等”医院,拥有区域领先的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在落实兵团向南发展和兵地融合发展战略中充分发挥了“领头雁”作用。近年来,第一师医院主动下沉优势医疗资源,依托”医联体”建设,先后与阿克苏地区多家县级医院及喀什地区巴楚县人民医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等12家医院建立了“医联体”协作关系,并长年派驻医护专家帮扶四团分院、皮山农场分院、阿拉尔市人民医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在医联体建设和帮扶基层医院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根本上解决了各族群众“看病难”问题,使各族患者切实感受到了“医联体”带来的实惠。
“医联体”建设惠及南疆各族群众
去年,第一师医院与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建立医联体协作关系后,维吾尔族产妇孜勒比也.艾尼玩成了第一位受益者。
11月28日,是产妇孜勒比也·艾尼玩出院的日子。第一师医院妇产科一病区主任高玲拉着她的手说:“今天你可以回家好好陪你的小宝贝了,半个月后要记得去当地医院复查。”
孜勒比也·艾尼经历了两次产后大出血,多日高烧不退,连夜奔波200余公里由图木舒克市人民医院及时转送到第一师医院,经过医护人员们的精心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出院回家和小宝宝团聚了。
“当时我生孩子后大出血1500ML,当地医院的医生通过远程会诊,在一师医院专家的指导下采取抢救措施稳定了我的病情后,又安全将我转送到了一师医院开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才挽救了我的生命,不然我的小巴郎就没有妈妈了。‘医联体’亚克西!”康复后的孜勒比也·艾尼玩感激地竖起大拇指说。
2017年,第一师医院积极牵头推进医联体建设,建立1+X模式,主动整合医疗资源,将周边县、团、乡镇医院和社区卫生院联合起来,借助第一师医院及援疆专家的力量,以特色专科为支撑,以专科协作为纽带,加快建成了基层医院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并通过团队帮扶、进修学习、远程会诊等形式,细化合作内容,扩大帮扶空间,提升合作深度,真正将医联体工作落到实处,为各族百姓谋福祉,努力塑造兵地融合典范。
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实现更多常见病、慢性病患者能在基层就好医,是保持医联体活力和动力的前提。近年来,第一师医院不断创新模式,探索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方法,通过远程授课、免费培训、进修学习、远程会诊等,指导日常基层医院的救治工作,不断满足基层医务人员对知识的需求,提高基层医院的综合实力。
2017年12月,第一师医院为周边医疗机构选派的30名乡镇卫生院和基层社区医护人员免费提供住宿,开展了为期五个月的进修学习班。在培训中,医院遴选了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带教老师负责培训工作,院长茶春喜及领导班子成员主动参与授课,通过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授课方式,帮助他们充实业务知识、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规范操作流程,培养一支专业知识扎实、医疗技术过硬的基层实用型人才,受到了大家的欢迎和好评。
正在第一师医院接受培训的阿克苏市托普鲁克乡卫生院的B超医生麦麦提江·米吉提深有感触地说:“这是我从医以来第一次参加的专业系统学习培训,一师医院为我们制订了详细的培训计划,既有专业知识、临床实践,还紧密结合基层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常见病、多发病以及典型病例、地方病种的教学,所学的知识很实用,对今后我的诊治工作帮助很大,我一定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业务能力,回去以后为各族群众服好务。”
“让基层医护人员学有所获就是为百姓办好事,因为他们是老百姓的第一接诊人,他们服务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各族群众享受健康服务的质量,我院要始终把各族患者的健康放在心上,通过医联体的建设使南疆各族百姓切身感受到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带来的红利。”一师医院院长茶春喜说。
信息化建设加强两级医院双向联动
近年来,第一师医院优质医疗资源依托“医联体”合作框架得到了快速下沉,不仅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基层医院提高了救治水平,还为南疆各族群众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优质、安全、满意的医疗服务。
去年11月,第一师医院“胸痛中心”获得了国家级评审认证,医院先进科学的救治水平和规范的救治流程在“医联体”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17年,第一师医院“胸痛中心”救治的患者量比2016年翻了一番;急诊患者接诊量也同比增加了三分之一,骨科新技术同比增长了50%,这些成绩的取得都要得益于“医联体”建设。
第一师医院院长茶春喜介绍,去年3月以来,我院先后与12家县(团)医院建立了“医联体”技术协作关系,为了进一步加强两级医院之间的双向联动,及时方便指导基层协作医院开展会诊、救治、转运工作,我院在全疆率先引进了“扁鹊飞救系统”,并为其中6家协作医院免费安装了价值10万元的“扁鹊飞救系统”和床旁检查设备,后续还将为其余几家安装使用该系统。为两级医院医务人员在一个信息平台上共享患者各类检查数据、交流患者病情变化、指导救治,协调转送工作提供了便利,有效提高了基层各级医院对胸痛、卒中、创伤、中毒、急危重症患者等的救治能力,从根本上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为了方便救治工作,第一师医院还建立了一个微信救治交流群,群成员由300余名阿克苏地区、巴楚县、第三师各级医疗机构的专业人员组成。如各医院遇有疑难病例,可以及时上传群中,由第一师医院资深专家轮班解疑答惑,指导救治工作;遇有危重患者转诊时,专家们也可以实时评估指导安全转运。不仅如此,大家还时常在群里分享一些国内外先进的救治知识,相互交流救治心得体会,不断丰富和提高大家的救治知识和技术水平。
促进兵地医疗卫生融合共发展
近年来,第一师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和兵团向南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医院的区域医疗资源和优势,积极开展了对口支援一师阿拉尔人民医院和四团分院以及十四师皮山农场分院工作,并先后派驻八批次94名医护人员到四团分院;九批次47名医护人员前往皮山农场分院;两批次14名专家赴阿拉尔市医院全面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传帮带,帮助以上医院强管理、育人才、带队伍,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除此之外,一师医院还定期组织开展“走基层、送温暖”和“控制慢性病、享受幸福生活”大型巡回医疗活动,组织专家医疗队深入到周边县乡、团场医院、社区卫生院开展义诊、授课、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示教等活动,签订《家庭医生服务协议书》千余份,为当地各族群众送医送药送健康。
在“访惠聚”工作中,医院先后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启浪乡博斯坦村等7个村建立了“一对一”帮扶。仅2017年,医院就组织开展义诊活动14次,服务各族群众6千余名,免费赠药2.6万元,开展疑难病例讨论78次,授课39场,培训898人次。近年来,医院在举办各类大型学术活动时,主动邀请地方各级医院的800余名同仁前来参加学术交流,辐射带动周边各级医院、乡村卫生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为提高南疆的医疗综合实力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谱写一曲融合共建发展新篇章。
另外,一师医院还充分发挥医院浙江省“组团式”援疆医疗队15位专家的团队力量,辐射带动周边基层和各级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定期组织援疆专家团队深入基层各级医院开展授课、会诊、示教手术等“传帮带”工作,帮助基层各级医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惠及各族群众。
近年来,一师医院作为兵团南疆一所大型公立医院,在兵地历次发生重大自然灾害、传染病防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及120急救体系建设、医疗事故鉴定等方面,积极主动与地方政府和医院实现了共享医疗资源、共商处置方案、共同交流经验,携手并肩作战,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夯实了坚实的基础。
“我院通过开展‘医联体’建设,与当地两级医院建立起了良性的联动关系,实现了小病在基层,大病快速转,信息化相连,检查结果互享,双方借助医联体合作实现了区域合作、共赢、发展,使‘分级就诊、精准医疗’初见成效,既为病人节省了医疗费用和时间,又让更多的基层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同时也有效提高了南疆危重病人的救治率,受到了当地各族群众的好评。”第一师医院院长茶春喜说。
今后,第一师医院将继续努力推进“医联体”工作,不断探索学科联盟建设,广泛开展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起上下通畅、交流融合的合作机制,加强与周边各县(团)医院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积极推进技术双向流动、双向转诊和分级诊疗制度,有效提升基层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切实把各族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特别是健康生活的向往作为第一师医院人的追求,不断为人民群众的健康谋福祉,主动作为,勇于担当,努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勇当兵团医疗卫生向南发展排头兵,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健康中国”战略做出积极的贡献。
文图/龙斌文
下一篇:第一师医院简化审批流程 改善服务质量 让患者少跑一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