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疆人物】甘为边疆献真情 ——记第一师医院援疆专家何赛男
4月4日,第一师医院“组团式”援疆专家一行来到阿拉尔医院开展医疗帮扶活动,援疆专家何赛男主任专门挑选了《胎心监护图的看图及临床决策》课题为阿拉尔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细致讲解。
胎心监护图的看图是妇产科医生一项基本而极其实用的技能,准确的看图能尽早地发现产妇及胎儿可能存在的问题,尽早的处理问题将大大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和死亡率,更有力地保障孕妇及新生儿的安全。
何赛男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不仅传授给第一师医院的同行,还将最新的理念和阿拉尔的医务人员分享。她想通过医疗技术帮扶活动,促进阿拉尔医院医疗技术的再提高,整体带动一师阿拉尔市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自从去年援疆至今,何赛男的身影每天出现在第一师医院妇产科,步伐匆忙,表情严肃,工作起来一丝不苟。来到第一师医院的第二天,她便进入了工作状态。她发现科室人员缺乏专业经验。“相关的临床医学知识是基础,如果不掌握,就不能胜任妇产科工作。”原来计划每周进行1-2次培训,后改为随时都可培训。让她高兴的是,大家虽然工作繁忙,学习的热情却很高,宁愿不休息也会抽时间积极参加。
何赛男被大家称为大姐,她说自己是幸福的,因为来到第一师医院第一天起就感受到了各方面的关心和帮助,让她以轻松的心态参与到援疆工作中。
何赛男是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2003年获浙江大学医学院硕士学位。自1991年以来一直就职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一直从事妇产科临床,分别在妇科,肿瘤科,产科,计划生育科轮转,2000年起主要从事产科临床,一直作为责任医生带领医疗小组负责临床工作和门诊,她擅长孕期管理,产程管理经验丰富,熟练掌握难产的诊断及处理,手术技巧娴熟,达到产科最高级六级手术。
来到第一师医院后,她对如何开展、怎么开展好工作进行调研,适应新的环境。虽然援疆时间只有一年半,但何赛男安排紧凑,积极向科室医护人员传授高龄孕妇的孕期保健,双胎,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凶险性前置胎盘等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从制定方案和组织实施,何赛男进行全面指导与总结分析,在传经送宝的同时教会了科室人员先进的工作思维及理念。
“在我们自己的医院,我的工作只做专业内的,但来到这里我要做的是科室的全面工作。”何赛男说,援疆期间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挥每一天的作用,尽全力把自己会的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们。她参与各种培训授课和疑难病例的护理查房和会议专题讲座。
何赛男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工作时,是医院产科抢救小组骨干成员,主持和参与众多产科危急重症的抢救,成功救治大量危急重症孕产妇。承担及参与省自然基金项目、省级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数项,发表SCI及国内一级期刊论文十余篇。在第一师医院工作期间,她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豪不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医务人员,并尽最大努力满足每个患者的要求,树立了文明窗口标杆。
何赛男从没有离家这么远,而这一次援疆,让她跨越了大半个中国,从祖国的东边飞到了西北边陲。每当夜晚,他就思念远在浙江的家人,她为自己不能尽到女儿、妻子和母亲的责任时常感到内疚,自古忠孝两难全,为了援疆事业,她只能舍小家。
援疆工作今年6月就结束了,想到即将离开与边疆同事共同奋斗的地方,“援疆工作很短,但我已经和这里的人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一年多来,何赛男向第一师医院引入“分娩镇痛”新技术,还引入了COOK球囊、普贝生等引产方法,在处理产后出血方面增加了Bakri球囊止血、宫腔纱条止血等新方法,并成功应用Bakri球囊治疗剖宫产后出血6例,免除了再次行腹手术切除子宫;面对凶险性前置胎盘容易出现大出血的产妇,他们则采用腹主动脉球囊+宫腔填塞+宫腔沙条填塞方式止血,已成功为2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顺利分娩,受到患者及其家属的好评。
何赛男说:“援疆工作即将结束,但我在援疆期间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为师市和浙江两地医务人员架设桥梁,培养更多的优秀医疗人才,提高师市的医疗技术。”
文/塔里木日报社记者王建强 图/龙斌文 黄叶 胡珺
下一篇:一个“关键性”的救治建议挽救了一位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