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疆”来】全疆首例!盆腔肿瘤“钻”进心脏,第一师医院高难度胸腹联合手术让患者从“绝境”到“新生”
1月23日,阳光洒进第一师医院的病房,55岁的姜瑞(化名)在康复医学科医生的搀扶下,迈出了术后下床的第一步。她的脸上绽放着劫后余生的喜悦,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谁能想到,就在半个月前,她还深陷在疾病的泥沼中,生命岌岌可危。
1月10日,一阵突如其来的剧痛打破了姜瑞平静的生活。进食油腻食物后,她的右上腹开始疼痛,且胀痛愈发剧烈,丝毫没有缓解的迹象。在丈夫焦急地陪伴下,她紧急前往第一师医院急诊科。上腹部CT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胆囊内布满了多发小结石,最大直径约5毫米,胆囊炎的症状也十分明显。随后,她被迅速收治到普外科一病区,本以为只是普通的胆囊疾病,只要通过微创胆囊切除即可治愈,却没想到这只是噩梦的开端。
在术前常规心超检查中,超声医学科郭倩副主任医师细心地发现,姜瑞的右心里面有一个囊实性的肿物,前来会诊的胸腔外科医生郭朋飞立即将这个情况汇报给了胸腔外科副主任、援疆专家郑骏楠,“下腔静脉来源的心脏肿瘤”首先映入了郑骏楠的脑海。
随着检查的深入,一个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浮出水面。姜瑞的盆腔血管内长满了肿瘤,并且这些肿瘤如同疯狂生长的野草,沿着血管肆意蔓延,从盆腔开始,一路沿着人体内最大的静脉主干下腔静脉上行,伸进了心脏的右心房、右心室乃至肺动脉,随时有引起肺动脉栓塞乃至猝死的风险。她的病情诊断书仿佛一份沉重的“判决书”——心脏肿瘤、下腔静脉肿瘤、盆腔静脉内血管平滑肌瘤病、子宫平滑肌瘤、胆囊结石伴胆囊炎,再加上脑萎缩、双侧颈动脉增厚伴斑块形成等基础疾病,以及长达20年的高血压病史,如此复杂的病情,让每一位参与检查的医生都皱起了眉头。
就在姜瑞一家感到绝望之时,第一师医院迅速行动起来,院领导高度重视这一罕见病例,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马涛亲自“挂帅”,带领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吴燕,副院长陈劢,组织了医务科、胸腔外科、妇科、普外科、心血管病科监护病房、急诊监护病房、重症医学科、超声医学科、医学影像中心、手术室、输血科、麻醉科等专家,开展了一场深入的MDT(多学科诊疗)讨论。专家们围坐在一起,仔细研究每一份检查报告,反复权衡每一种治疗方案的利弊。经过数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一套高难度的胸腹联合手术方案:“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心内肿瘤切除术+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术+下腔静脉取栓术+血管形成术+胆囊切除术”。
1月14日上午9时30分,手术室内气氛紧张而凝重。妇科副主任刘艳玲和吴建容医生率先登场,她们身着手术服,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自信。无影灯下,她们的双手如同灵动的舞者,精准地操作着每一把器械,经过整整2个小时的紧张奋战,“经腹全子宫切除+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顺利完成。刘艳玲副主任摘下手套,长舒一口气,对台下的同事们说:“患者子宫的肿瘤已全部切除,接下来就看你们的了。”
手术接力棒迅速传递到了下一组专家手中。马涛院长,普外科一病区主任马晗,胸腔外科主任艾合买江·依米提及郑骏楠副主任迅速就位。他们如同并肩作战的战士,紧密协作,同步开展 “常温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跳右心内肿瘤切除术”“腔静脉取栓术+血管形成术+胆囊切除术”。这场手术犹如一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时速,每一秒都充满了挑战。在长达3个小时的手术过程中,专家们凭借着精湛的医术和顽强的毅力,成功战胜了这一医学难题。
术后,姜瑞被第一时间转入急诊监护病房,接受24小时的密切观察与治疗。医护人员时刻关注着她的生命体征,精心调整每一项治疗方案。根据她的恢复情况,于1月20日顺利转入心血管病科监护病房,并同步开启了康复训练治疗。在医护人员的悉心照料下,姜瑞的身体逐渐恢复,生命的奇迹正在这里上演。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较量,更是一次医学的突破。“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即便是在全国最顶尖的综合性医院,也极少能遇到这样的病情。如果手术,要将胸腔、腹腔、下腔静脉全部打开切除肿瘤,患者在围术期随时可能出现肿瘤脱落引起肺栓塞乃至猝死的风险,而这场手术就像拆‘炸弹’一样,如何在保证出血可控、生命体征稳定的情况下,把肿瘤切除干净,对整个手术团队在技术、默契和配合上都是极大的考验。”马涛院长说。
据悉,此类手术在全球范围内仅有300例左右,而第一师医院此次成功实施的手术,创造了全疆首例的纪录。这一重大突破,不仅让姜瑞重获新生,为她和家人带来了生活的希望,更在新疆医疗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该手术充分彰显了第一师医院多学科协作的卓越实力,成功攻克了疆内复杂胸腹联合手术的技术难关,为今后治疗此类罕见病症积累了宝贵的临床经验,更是第一师医院胸腹联合手术医疗的里程碑!这一成果,无疑将激励更多医疗工作者勇攀医学高峰,不断挑战医学难题,推动新疆的医疗水平迈向更高的台阶,让更多患者能够在本地享受到国内顶尖水平的医疗救治服务,为健康新疆建设贡献强大的力量。
文图/周玲玲
下一篇:没有了